栏目头部广告

太阳系是扁平的,旅行者号向上向下飞,是不是很快会飞出太阳系?

首页

太阳系是扁平的,但太阳的引力范围不是扁平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处于黄道面,但太阳系其它天体未必都处于黄道面,外海王星区的柯伊伯带离散盘天体轨道大多和黄道有夹角,有的甚至垂直。还有太阳系最外层的奥尔特云都是球形区域。

最外层的球形区域――奥尔特云

太阳系诞生于四五十亿年前的原始星云。这些星云本来在气体膨胀作用下并没有**在一起,但由于在四五十亿年前,这块星云受到附近超新星**的影响,是超新星**的震波使这块星云团密度升高,使得自身重力得以克服内部气体分子膨胀的压力造成坍缩,太阳系得以诞生。

日后形成咱们太阳系的那块星云团直径大小有7000――20000多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即日地平均距离,大约是1.49亿公里),星云坍缩时,因角动量守恒使它的转速加快,内部原子碰撞频率加大,原始区域中央集中了大部分的质量,温度也比周围高。当引力、气体压力、磁场和自转共同作用在收缩的星云时,它开始变得扁平成为旋转的“原行星盘”,直径大约200个天文单位,并且中心有一个稠密的原始恒星。最终中心形成了太阳,周围逐渐形成了行星,它们的公转方向完全和太阳的自转方向一致,这个“原行星盘”的盘面就是日后的黄道面。

从以上叙述可看出,太阳系各大行星及主要天体大都处于黄道面,使太阳系物质分布呈扁平形状。但也有个别天体处于黄道面之外,比如被人们称为“齐娜”的“阋神星”,它是柯伊伯带最大的黄道离散天体,

它与太阳系主平面保持着45度夹角,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68个天文单位,合140亿公里。它的直径2326公里,稍小于2371公里的冥王星,也属于矮行星。

1,旅行者探测器的最初任务要求决定了它们起初的飞行方向和路线必须沿着黄道面。当然任务结束后,它们确定了各自的飞行方向。

“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分别于1977年9月5日和8月21日发射,它们的最初任务是:旅行者一号探测木星和土星及其卫星,旅行者二号探测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于这些大行星都在黄道平面,因此旅行者号探测器飞行方向必须沿着黄道面。旅行者一号1979年探访木星,1980年探访土星;旅行者二号于1986年经过天王星,1989年经过海王星。

两个探测器的最初探测任务结束后,美国宇航局决定进行星际探索任务,旅行者一号于1989年受到了土卫六额外的引力影响,开始离开黄道面向银河系中心方向前进,并于2013年9月13日进入恒星际空间,到2019年9月距地210多亿公里,目前位于太阳系的“上方”。

(其中蓝色轨迹为旅行者一号,紫色轨迹为旅行者二号)

旅行者二号则在探访完海王星后继续沿着黄道面飞行,2018年12月10日,美宇航局宣布旅行者二号已飞离太阳风层,也进入星际空间。可见两个探测器沿着不同方向都能飞离太阳风层,进入星际空间。

2,旅行者号探测器沿着黄道面飞行可以借助各大行星的引力加速作用,即引力弹***效应,节省大量时间和燃料。

旅行者一号和二号都受到土卫六的引力弹***效应,一个得以离开黄道面直奔太阳系外,一个得以加速飞向天王星,节省了自身携带的有限推进剂,延长了寿命。撇开任务,如果沿着黄道面垂直方向(即向上向下)飞行,将没有任何助力,但受到太阳的引力是一样的,飞行器想脱离太阳系会更难。

太阳系虽然是扁平的,但“旅行者”号探测器向上向下飞,与沿着黄道面飞是一样的,甚至更难,不会更快飞出太阳系。

标签:
文章详情页广告

随便看看

这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