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头部广告

为何我国的高铁铁路不走平地,非要建在高架上?是为了省钱吗?

首页

你们看那一座座高高架起的高架桥,是不是很宏伟壮观。京广高速铁路全长2294公里,光高架桥占比就高达80%。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我国的高铁不走平地,反而要花天价造高架桥吗?

在2008年,我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高铁开始运营,迈入了时速300千米以上的高铁应用时代,全国高铁网的建设也加快了进程。截止2021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突破了4万公里。

其中,每个桥墩的造价在50万~100万之间,且每隔25或35米就要搭建一个。这样下来,光是桥墩的建设成本,都称得上是天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建设高架桥,让高铁像火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不好吗?

我国江河湖海、高山峡谷众多,仅仅是山地面积就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假设将高铁建在地表上,如果前边出现难以突破的障碍,那么路基建设就需要拐弯。这样的弯道设计,就不能达到又快又平稳的目的。

用高架桥将高铁架起来,就能避免很大的起伏以及各种地形的制约。并且如此一来,还可以利用高铁桥修建方向,来控制列车前进方向,从而让列车高速平稳地朝目的地行驶。

比如,合福高铁闽赣段的桥隧比高达90.5%,最高桥墩77.5米,比20层楼还要高。即使如此,高铁依然能平稳运行,不会有很大的起伏感。

而且高架还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将高速铁路架起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比如京沪高铁有80%是桥梁,仅仅这一条线路,节省土地至少3万亩,同时也减少了路基和需要**居民的费用。

除此之外,建设高架桥还可以控制地面沉降。**头列车均有8-16节车厢,每节重60吨。假如一列重达1000多吨的列车在地表行驶,行驶环境处于土质疏松的沙质土壤地区时,由于车身过重,很容易就会导致路基下陷。长期下来,铁路轨道基础承载力也会不断下降,光后期运维都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

而建成高架桥后,向下延伸数十米的桥墩就可以利用泥土摩擦力或接触基岩,对高速铁路路基进行固定,从而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这样看来,建设高架桥不仅没有增加额外的支出,反而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运维以及居民****费用。

由于高架桥是保障高铁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高架的后期技术护养和维修也变得非常重要,于是我国就出现了一批“桥隧医生”。他们会行走在高铁桥隧里进行日常检查,通过仅有40厘米宽的窄孔洞进入高铁桥箱,而后借助头灯对比参考数据,用锤子来探查桥隧是否出现裂缝。

所以我国高铁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离不开建设人员的努力,也离不开背后辛辛苦苦的众人。

标签:
文章详情页广告

随便看看

这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