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头部广告

不只是你爱吃零食,鲁迅也是

1

家乡味道

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比如《一件小事》,像小说又像散文。《在酒楼上》也是如此,开头“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完全是纪实散文,也完全符合鲁迅的经历。鲁迅作品中的S城既像虚构的,又完全是绍兴城的写照。所以,完全可以把鲁迅的小说当作纪实散文读。

2

解馋美味

关于鲁迅喜爱的饮品,与周家关系亲近的萧红在她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写道:

稻香村是进入京城的第一家“南店北开”的糕点铺,自制各式南味糕点,此地离周树人居住的绍兴会馆只有两三里路,1913到1915年两年时间中,周树人到稻香村购物达15次。他买得较多的是满族点心“萨其马”。萨其马是满语,制作的最后工序是切成方块,再码起来。“切”满语为“萨其非”,“码”满语为“马拉木壁”,“萨其马”是这两个词的缩写。清人《燕京岁时记》记载:“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木炭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此外,鲁迅还喜欢吃油炸的食品,包括油炸的菜品。据说在北京时,朱安常常把白薯切片,和以鸡蛋、**然后油炸,做成香甜可口的食品,很讨鲁迅的喜欢。这种食品很是私人化,餐厅反倒没有,后来这个点心被戏称为“鲁迅饼”。正是对零食的青睐,1934年,鲁迅写了一篇《零食》的文章,文中说:

“上海的居民,原就喜欢吃零食。假使留心一听,则屋外叫卖零食者,总是‘实繁有徒’。桂花白糖伦教糕,猪油白糖莲心粥,虾肉馄饨面,芝麻香蕉,南洋芒果,西路(暹罗)蜜橘,瓜子大王,还有蜜饯,橄榄,等等。只要胃口好,可以从早晨直吃到半夜……”上海的居民,和零食是死也分拆不开的。在这样一个零食大盛的海上城市,鲁迅终于为自己喜欢吃零食找到了理论依据:“那功效,据说,是在消闲之中,得养生之益,而且味道好。”本文摘选自《鲁迅的饭局》薛林荣著—▼—

相关图书

《鲁迅的饭局》

著者:薛林荣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述了鲁迅自1912年来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的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深挖并撷取史料中相关部分,梳理鲁迅整个生活概况、创作心理、文人交往等,勾勒出鲁迅在文学史之外,更为真实更为立体丰满的文人形象。同时以鲁迅为**,辐射当时的文学大家甚至文学事件,为读者展现了身临其境般的**生活现场。

留言互动

如果可以,你想给鲁迅安利什么美味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你的珍藏食谱!看更多读书文章广西师大出版社

标签:
文章详情页广告

随便看看

这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