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暗物质可能形成超大质量黑洞
一项新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由暗物质产生超大质量黑洞的新颖机制。国际团队发现,与传统的形成“正常”物质的情况不同,超大质量黑洞可以直接由星系中心高密度区域的暗物质形成。该结果对早期宇宙的宇宙学具有关键意义,并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最初形成超大质量黑洞的确切方式是当今星系演化研究中的最大问题之一。早在“大**”发生后的8亿年,就已经观察到超大质量黑洞,但它们如何迅速生长尚无法解释。
标准的编队模型涉及正常的重子物质(组成恒星,行星和所有可见物体的原子和元素)在重力作用下形成黑洞,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但是,这项新研究调查了由暗物质制成的稳定的银河核的潜在存在,并被稀释的暗物质晕圈包围,发现这些结构的中心可能变得如此集中,一旦达到临界阈值,它们也可能坍塌成超大质量黑洞。到达了。
根据该模型,这可能比其他提议的形成机制发生得快得多,并且可能使早期宇宙中的超大质量黑洞在它们所居住的星系之前形成。
卡洛斯R.阿圭列斯,在国立大学拉普拉塔和ICRANet研究员谁领导的调查评论说:“这个新形成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超大质量如何自然的解释黑洞形成于宇宙早期,而无需事先恒星形成或者需要以不切实际的积聚率引起种子黑洞。”
新模型的另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对于较小的暗物质光环,例如围绕某些矮星系的那些,可能无法达到坍塌成黑洞的临界质量。作者认为,这可能会留下带有中心暗物质核而不是预期的黑洞的较小的矮星系。这样的暗物质核仍然可以模仿常规中央黑洞的引力特征,而暗物质的外晕也可以解释观测到的星系旋转曲线。
Argüelles补充说:“该模型显示了暗物质光环如何在其中心隐藏密集的浓度,这可能在帮助理解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我们第一次证明这种核心-晕暗物质分布确实可以在宇宙学框架内形成,并且在宇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保持稳定。”
作者希望,在我们的宇宙成立之初,进一步的研究将为超大规模黑洞的形成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希望研究非活动星系的中心(包括我们自己的银河系)是否可能成为这些密集暗星的宿主。物质核心。
随便看看
- 2019-02-2114种微型粘土食物雕塑 让人想要流口水
- 2021-07-12模仿华为鸿蒙OS微软发布新规:推送新版本Win11系统将兼容安卓APP
- 2022-05-22全家人足不出户的现在,该怎么换花样做饭?
- 2022-10-14青岛市北区台东步行街改造升级——百年商圈变身了
- 2022-05-22把白醋倒入八角泡一泡,解决了每家每户的各种大难题,太实用了
- 2022-05-22端午节将至,这样包粽子不夹生不漏米,晒图都说馅料实在太馋人了
- 2022-07-07你知道不同人血管里的茶文化是怎样的吗?| 云山珠水·粤茶飘香
- 2019-02-21绝美腕表——地球与月亮概念手表 找寻时间的艺术
- 2022-05-21果干进口报关流程
- 2020-12-30科学家开发高通量线粒体转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