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头部广告

日本核污水,240天后到达中国沿海,我们要具备哪些认知?

首页

对于日本强行排放核污水入海,破坏全球海洋生态,进而影响整个人类,拉所有人“垫背”的恶劣行径,这样的共识是我们首先就应该具备。

虽然从24号日本正式排放开始,第一天还只是排放了200吨左右,目前可能产生的污染还只局限于日本福岛周边海域。

但是按照日本的计划,第一阶段就要连排17天,并计划排放总共7800吨的核污水,今年内剩下的时间里,总共计划将排放3.12万吨核污水。

这还没完,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制止,日本这一无耻行径或将持续30年,届时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生态,将处于严重的核辐射威胁之中。根

据之前我国海洋工程专家张建民院士等人,所做的模拟实验报告显示:受气象和洋流的影响,日本假设每日平均排放1000吨核污水,将会在240天左右影响到我国沿海,1200天后,也就是3年多时间,将覆盖整个太平洋。

而在6月初,德国海洋部门得出的研究结论更触目惊心,因为日本排放的核污水中,至少含有超过60种放射线元素,并且半衰期多半都在5000年以上,排入海中之后,不仅无法被很快分解,而且最快57天就能扩散至大半个太平洋,甚至10年内延伸至整个全球海域。

这些存留在海洋中的辐射物质,将通过海洋食物链,不断富集在鱼类当中,最终可能被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摄入体内。

那么不吃海鲜,是不是就能躲过这一威胁了呢?

不进口不食用日本受到***地区的海产品,只是第一步。其实早在2011年福岛核泄漏时,中国已经禁止福岛及周边10多个县的水产品,以及水果、蔬菜、***制品等可食用的农产品。

目前针对当下日本的核污水排放行为,已经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

不过,如果日本一意孤行持续排放下去,受到影响的将不仅是日本沿海的海产和其他农产品,包括中国在内的太平洋周边国家也将受到影响,并且不仅仅是沿海地区。

根据德国的研究,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将可能随着蒸发进入大气,并形成降雨,最终落到内陆地区,进入江河湖海的淡水和土壤,甚至渗入地下水中。

而这些足以诱发癌症的放射性元素,除了氚还有碳-14、锶-90、碘-129以及钴-60等,都有可能在日本核污水中存在。

日本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有多恐怖?世卫组织更新防辐射关键药物清单,普通人要囤吗?已经出现的囤盐现象真的有必要吗?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政府总是刻意将核污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关注点落在氚元素上,氚元素直接从外部对人体产生的辐射并不大,不过一旦进入人体,会让人产生恶心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并且积累到一定程度,同样会诱发癌症。

不过半衰期只有12.5年,看上去似乎相对来说危害没有那么大,这也是日本一直将注意力引导在这上面的原因。

但其实日本核污水中还含有碳14这样半衰期5730年的辐射元素,其进入人体后会改变DNA结构,导致细胞死亡和永久性变异,进而引发癌症。

而日本核污水中碳14的丰度预估是氚元素的50倍,并且日本的多核素处理系统并不能处理这一放射性元素,而且直到2020年日本才承认其核污水中存在这一元素。

除此之外,半衰为1570万年的碘-129,进入人体容易被甲状腺吸收,造成永久性伤害,并诱发甲状腺癌。

除此之外,锶-90会造成骨骼发育异常,诱发骨血管瘤和骨癌,钴-60会被***脏骨骼吸收,并损害血液组织,引发白血病等。

看到这些,就应该知道小日子排放核污水有多可恨了。

不过目前普通人除了不食用日本海产品,慎用日本进口产品外,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但是对日本政府这一行为的谴责和相应的**不能停。一定要让日本感到切肤之痛,才能尽早收手,将核污水的危险降低到最小。

至于世卫组织公布的应对辐射药品,主要是针对各国政府说的,是在突然遭遇大规模辐射事件时,提供紧急保护用的。

比如主要成分为碘化钾的碘片,是在遭遇辐射前或进入辐射区域前的一种保护药物,但服用需要相关部门和医生指导,并且并非辐射“解毒剂”。

标签:
文章详情页广告

随便看看

这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