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头部广告

表面是招牌,背后是战略

好名字像钩子,勾住顾客心智

坏名字像挡板,挡财挡路阻发展

——**

-1

-西贝莜面村是个好名字吗?

西贝四次改名,为餐饮界津津乐道。1999年西贝莜面村品牌诞生;2011年2月,特劳特为西贝定位为“西北民间菜”;2011年11月,里斯为西贝定位“西北菜”;2012年,里斯为西贝定位为“烹羊专家”;2013年,贾国龙自己改回“西贝莜面村”。四次定位,前前后后花了几千万。

海底捞、老乡鸡、真功夫、巴奴毛肚火锅、杨记兴臭鳜鱼、阿五黄河大鲤鱼、太二酸菜鱼……这些餐厅名字可谓是即收割心智又收割财富的好名字。

而西贝莜面村,单说告诉大众“莜”字的读音,西贝老贾就要花不少钱。

很多圈内朋友说:“老贾就是折腾,花了这么多钱,不还是回来了”。但贾认为:为了搞清楚我是谁,这钱花得就值。

-2

-以招牌菜命名,可以自带卖点

店铺起名是个学问,有时候,店铺名和创始人关联,有时候,店铺名直接来源于招牌菜。好名字,要自带卖点。从而自带影响力。

店铺招牌(点名\招牌菜)定了,店铺的风格、主打、受众也就定了。表面是招牌,背后是策略。

有些餐厅发现,店中某道菜特别受欢迎,而且它这道菜确实能够比其他餐厅有优势,干脆以此为店名。比如:酸菜鱼、烤鱼。

阿五黄河大鲤鱼、西贝莜面村、巴奴毛肚火锅、雕爷牛腩、杨记兴臭鳜鱼、太二酸菜鱼,都是将自己旗下已有的产品,单独拎出来,进行菜品升级、包装、宣传。甚至餐厅的装修、指示以及服务员的引导,都以这道菜为中心。

招牌还可以体现差异化特点:

如果你的产品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具有很高的差异化特点,那这个特点很可能就是你的核心卖点,应该把它融入到名字里。

杨记兴臭鳜鱼,当然这里的重点不是“杨记兴”,而是“臭鳜鱼”。他能很直接地体现出自身与竞品之间的差异——“臭”,这个原本做贬义的词能很好地起到两个作用:

熟悉这道安徽特色菜的消费者在异乡看到这个名字能很快引发记忆联想,产生亲切感;不熟悉这道菜的消费者会受到“臭”字吸引,产生好奇心以及尝试的**。

最好的菜单一定会践行心理学上的“选择矛盾”理论——当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时,我们反而越是感到焦虑。每种类别有七个选项(七个开胃菜、七个主菜等等),“当菜单选择项超过七个,客人就会不知所措、感觉很纠结,以招牌菜做店铺名,就是帮客户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此,招牌菜\店铺招牌,是餐饮战略的核心。

-3

-菜单背后是定位,是战略

招牌菜是餐厅老板、厨师、服务员、顾客一起用事实挑选出来的菜品,在推出招牌菜的时候,要有一系列的战略规划,而菜单是招牌菜呈现的最好方式,也是离顾客最近的销售员。

一份有战略规划的菜单,永远把餐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此为前提向顾客推荐菜品,通过菜单规划传达餐厅的经营理念,介绍菜品的特色,以及搭配吃法。

任何一个领域,80%的收入,都来自20%的产出,餐厅也是如此,餐厅的收入,80%来自于20%的菜品,那20%的菜品我们称之为有价值的菜品。

菜单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一个点菜工具,更是一个链接顾客需求和后厨产出的关键枢纽。

举一个案例,巴奴毛肚火锅,一张菜单嵌入多重品牌展示和产品包装,排兵布阵中,但又井井有条。

1、从最左边的创始端着毛肚的头像(视觉锤),再到巴奴(品牌名)毛肚火锅(招牌产品+品类名)、以及20年/25城/85店,大众点评连续四年必吃榜(信任状)

2、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品牌作战口号,对标海底捞形成差异化,吸收行业第一品牌的品类势能),同时对“讲究”进行了一个解释,并通过具体环节详细展示了品牌主张。

3、从产品结构上:分为毛肚(招牌产品、配以食神蔡澜头像作信任状)、十二大**(必点产品)野山菌汤(汤底产品故事)、甑选牛肉(高能食材)、热卤牛肉(味型搭配)、人气推荐、新品上市等环节

4、除了板块分类清晰互补外,每款产品的命名也是挺有讲究的,也有分别的产品故事,产品拍摄上有很好的卖相……

菜单好坏完全可以左右顾客一餐能否体验到好的产品、体验到菜品背后的价值和人情味,能否有复购。

优化菜单结构,加强优质双A产品(高毛利,高销售额)、淘汰双C产品(低毛利,低销售额)。以及通过菜单设置的诱客款、爆款、溢价款、最佳搭配款、应季新款等产品的排兵布阵。菜单不动声色的努力,却威力巨大。

把菜单打造好,它的价值比员工还要巨大。

参考文章:

标签:
文章详情页广告

随便看看

这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