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头部广告

中国最“神奇”的湖,22年增大370平方公里,相当于58个西湖

中国最“神奇”的湖,22年增大370平方公里,相当于58个西湖(图1)

青海湖,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深邃又神秘。它不但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第一大的内陆湖,面积之大,容量之深,真是“大海捞针”也不为过。

中国最“神奇”的湖,22年增大370平方公里,相当于58个西湖(图2)

中国最“神奇”的湖,22年增大370平方公里,相当于58个西湖(图3)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属于青海省的地界范围内。它最深的地方有24米深,好比一个**站立,头顶能碰到二楼的房间。这样巨大的湖泊,饶是青藏高原上群山环抱,风光旖旎,也无损它的"湖海巨龙"气势。

中国最“神奇”的湖,22年增大370平方公里,相当于58个西湖(图4)

青海湖为何形成于此?这得从几十万年前说起。据科学研究,在距今二三十万年前,青海湖还是个淡水湖,连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一起流淌。但后因地壳变动,倒淌河被堵,只能东倒西歪最终注入青海湖,青海湖也就只能咸咸的变成了一个封闭的湖泊。

中国最“神奇”的湖,22年增大370平方公里,相当于58个西湖(图5)

我国的湖泊,有的只是“沧海一粟”,来去匆匆。而青海湖却历经沧海桑田,沉淀了太多的历史变迁。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北魏时期,青海湖的周长就已达到了惊人的千里之多,简直宛若一片汪洋。到了唐代,也有400多公里,明显“**长城”也不如它了。清朝乾隆年间,虽略有缩水,但周长也有350多公里,仍是我们大地上少有的壮阔湖泊。

这样历史悠久、广袤无垠的青海湖,也难逃时代变迁的滔滔洪流。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利用水资源越来越多,许多河流被改道用作灌溉,本该汇入青海湖的河水却流向他方。年复一年,青海湖的面积也在不断缩小,就像是沧海中的一粟,在历史的浪涛中日渐崎岖。我们唯有在开发中保护,在利用中珍惜,方能守住这样一方净土。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历史变迁,往往难以预料。青海湖面积的变化,也验证了这句话。

20世纪以前,青海湖面积一直在缩水,就像“西子捧心”,眼看着自己的领地一点点被蚕食。工业化进程加速,人类利用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本该汇入青海湖的河流不断被截流改道,用于灌溉等用途。青海湖这个大海之子,不得不在时代洪流中暗自收缩。

然而奇迹从新世纪开始发生。2000年之后,青海湖面积居然慢慢变大了,就像绝处逢生,东山再起。这究竟是何原因?让我们拭目以待。

到了2022年,通过卫星遥感,专家测量出青海湖的面积已经达到了4625.6平方公里。比起2000年的4256.04平方公里,整整扩大了将近370平方公里,好比“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啊。

这个数字看似抽象,但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就立竿见影了:青海湖增大的370平方公里,相当于58个杭州西湖!58个西湖,排列开来那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景象啊。这说明,青海湖增大的面积之大,着实令人震撼。

面对这样出人意料的变化,我们不禁要追问,这其中的因果是什么?面积增大对青海湖未来的生态环境将带来什么影响?我们拭目以待,后文分解。

青海湖面积为何近年来增大?经专家分析,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融化。众所周知,青海湖位于高原地区,周边冰雪覆盖,每当冰雪融化,自然会有更多的水源注入青海湖。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高原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给青海湖带来了额外的“补水”。冰雪融化的天然“输液”,使青海湖面积得以增加。

第二,生态保护使蒸发量减少。青海湖所在地重视生态保护,陆地植被得到恢复,“还湖于林,还湖于草”。湖周林草覆盖增加,土地涵养水分的能力增强,减少了湖水蒸发损失。这就像是“蓄水池”漏洞被修补,水资源得以保存。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使青海湖迎来了“反败为胜”的好局面。

面对青海湖面积的增大,不少专家预测,青海湖有望重新连接到黄河,成为一个外流型湖泊。甚至无法想象,青海湖有一天会重现淡水化的景象。

但我们也要保持谨慎乐观。毕竟青海湖的命运变迁还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我们必须继续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与自然求同存异,使青海湖既发挥经济效益,又维持生态平衡。

标签:
文章详情页广告

随便看看

这是广告